|
最近,绝味食品发了个公告,宣布终止筹划了两年的H股发行和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计划。原因很直接: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和实际经营情况,为了对股东负责,他们决定不再推进这件事。 , `) m) `; a: {+ g
" u+ n* `! X9 b( b0 H* l
这个消息让不少投资者松了一口气,因为绝味食品如果真的赴港上市,估值体系可能会受到冲击,对现有股东不利。虽然这块压在投资者心中的“石头”被搬走了,但压在绝味食品自身的“石头”还在——比如净利润连续几年下滑,以及一些“分散风险”的投资迟迟看不到成效。 + j7 k7 T! p: \: l% c) H' E; o
1 z! L! Y+ z$ B% L) l: e( f9 _
绝味食品其实早在2023年3月就宣布要赴港上市,当时是为了“加快国际化战略”并增强境外融资能力。然而,这个计划一公布,市场反应很冷淡。股价连续几天大跌,投资者并不买账。
7 r' ~* Z" T% ?. [, l5 f$ M- {# {: P. X
这其实也不难理解:
+ S5 u6 b& K' n4 W. c/ S1. 估值和流动性问题:H股的估值和交易活跃度都比不上A股,这对股东来说不是好事。
0 D+ F' l8 p& K8 ~+ x6 y2. 公司根本不缺钱:绝味食品账上的现金流很充裕,短期借款也很少。甚至刚完成一轮定增,就筹了十几亿。既然不差钱,去港股融资的紧迫性就不强了。
3 C x- ~' ?8 b' i! [6 t8 \7 H) S
$ K8 }* M+ f- w: O虽然绝味确实筹了不少钱,但用于重点建设的两个项目进展却很慢,其中一个项目预计完工时间甚至从2025年推到了2027年。绝味解释说,这主要是疫情影响和行业需求疲软导致的。
. h$ o2 g. \( x1 }
) `7 |. B" f; ?9 W绝味食品早在2017年就开始布局海外市场,投资了新加坡、加拿大,还在日本设了子公司。按理说,这是为未来的增长点做准备。可实际情况却很尴尬——海外营收占比只有1.51%,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
+ l3 ]) L' L, v0 W0 F
: H4 g$ w1 N, w! M( R原本想通过H股上市给国际化铺路,但这一战略如今看起来更像“纸上谈兵”。 1 X, j* o4 ?3 M I& C# I: s
. \( A7 f* _& M' `! @. I8 C: }
绝味食品曾被称为“鸭脖大王”,主打休闲卤味。但近几年,行业竞争加剧、消费者需求变化让他们的经营压力越来越大。虽然收入还在增长,但净利润却一路下滑,2022年和2023年的盈利还不到上市前的水平。
; b7 e( j2 i# D# W" g. s' B1 X, m4 K: v% C( q
面对主业增长乏力,绝味选择了通过投资构建“美食生态圈”,试图用多个品牌的成功分散风险。然而结果并不理想,投资的很多项目都没赚钱,甚至连成本都难收回。比如2023年投的5个项目,只有一个勉强盈利,确认收益才71万元,其他项目则是亏损状态。
. z7 L% {+ w: T1 j$ e# g. B# c" l' z i! r
如今,绝味食品在主业和投资两条路上都不顺利,还宣布调整战略。下一步他们会怎么走,能否重回巅峰?这还得时间来给答案。
& z' h$ | P0 e4 Z& I( D$ ^
6 P3 R( A" F; ^4 i. J# D, _这份公告的背后,更多反映的是一个传统行业巨头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挣扎与挑战。未来如何破局,确实值得我们持续关注。 " x a+ R Q4 a& l
; N- T; p; S& \) n
' G, t; R# e' x# ?+ z5 Y- S# i/ `7 x+ C( [6 ~/ c. b8 e
+ ]- y6 u/ B% d- q, v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