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最近,百度副总裁谢广军的女儿“开盒”事件闹得沸沸扬扬,大家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也随之加深。谢广军在回应中表示,他13岁的女儿是从国外社交网站上获取他人隐私信息并发布的。然而,这背后牵出的不仅仅是一个未成年人冲动行事的问题,而是整个信息泄露黑色产业链的冰山一角。
6 {1 I4 }, P9 F. ^
6 U9 A# J$ z1 @2 W% O- }网络“开盒”泛滥,个人信息随手可得) ]( l+ H1 S+ z
南都、N视频的记者调查发现,类似的“开盒”群组在海外社交平台上相当常见。在这些群里,只要提供一个名字或者手机号,就能在几秒钟内查到对应的基础信息,而更详细的个人数据,如户籍、住址、银行流水等,则需要花钱找“客服”购买。8 v% N8 F) v5 S W4 L4 T
3 h# T$ ~* c) k5 @
为了验证这个黑色产业链的真实性,记者授权同事查询个人信息,花了300元就买到了他的户籍信息。甚至有客服直接声称,其中240元是“公安网站户籍截图”的费用。更夸张的是,还有人公然在群里表示,他们与公安、银行等机构的内部人员合作,按“七三分成”获取实时数据。
1 E1 s( M' G1 r3 [, A- y. }8 E: x3 w& Z0 e& B+ g: u
百度高管女儿“开盒”风波,引发网友愤怒
4 ?2 r/ J* G- v( I事件的起因其实很“无厘头”。3月12日,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表了一条关于某韩国明星行程的帖子,随后另一位网友在评论区发表不同意见,没想到却遭到了该明星粉丝的围攻。不仅被人身攻击,甚至被“开盒”,电话号码、社交账号等隐私信息被曝光。更让人震惊的是,参与“开盒”的疑似是百度副总裁谢广军的女儿。
' j" H3 F( P' R. e
/ g" b; A# d/ D% Q3月17日,谢广军在社交平台上发文道歉,承认自己的女儿因与网友争执,一时冲动发布了从海外社交网站上获取的他人隐私信息,导致自己的个人信息也被曝光,最终引发舆论风波。他表示,作为父亲,他没有及时教育孩子如何正确处理网络冲突,并对所有受到影响的人表示歉意。/ m* V6 z( ~- U& D9 |
0 D! z( ?8 N# E/ A, U% H
未成年人“开盒”并非个例,黑产利用网络漏洞牟利0 K6 y( @% b7 ]( H; }
其实,未成年人参与“开盒”早已不是新鲜事。2023年,B站曾通报,多个UP主被人在海外社交平台上“人肉开盒”,受害者不仅个人信息被曝光,甚至还遭受骚扰、恶意举报等攻击。最终,警方查明,这起案件涉及全国18个省市,40多人参与,其中大部分是未成年人。8 K) B0 P# @ d) F0 k$ R+ g- c
" K/ Q/ H" |* l- R# W, G
那么,谢广军的女儿是如何获取他人隐私信息的?记者调查发现,国内一些社交平台上,关于“开盒”与“人肉搜索”的信息并不难找。比如,某些帖子使用隐晦的暗语,“cx”指的是“普通查询”(姓名、手机号、身份证号),而“lm”则是“猎魔”,可以查到更详细的隐私信息,如户籍、房产、贷款记录,甚至酒店开房记录等。2 n9 W1 J& e! o- k% |2 r
" d& T* B9 X& p$ D这些数据大多来自所谓的“社工库”——一个由黑客和信息贩子建立的数据库,专门收集泄露的个人信息。在某些群组里,几十万人在线,只要输入一条信息,几秒钟内就能查到相关的个人资料。而想获取更详细的信息,就需要联系“客服”付费购买。8 P0 f+ j* ?6 G% \1 U0 b6 |+ ^
9 _8 {+ K1 B5 X. j记者花320元测试了其中的一个服务,短短几分钟内,就获得了详细的户籍信息,包括身份证号、出生日期、现住址等。更令人咋舌的是,有些商家还明码标价,查询酒店记录800元一年,银行流水1000元,甚至可以查车主轨迹、出入境记录等。0 y, }, i+ E( y
. T2 w7 @' Z6 d Z8 k+ u" h信息黑产触目惊心,警方已介入调查
# q8 A) L# q2 r, R( G南都记者的同事在发现自己的信息被泄露后,已经在户籍地湛江和居住地佛山报警。警方表示,已将此事上报给上级部门展开调查。事实上,早在2022年,湖北宜昌就曾发生一起类似案件:一名公安民警与其丈夫合谋,将公安数据库中的个人信息出售给客户,最终两人均被判刑。
l: M& I! r* ~& r1 z7 L M* K% t! w
/ e5 T6 ?( p0 ?面对网络暴力与信息泄露问题,专家表示,“开盒”本质上是一种严重的网络侵权行为,已经触犯了法律。情节严重的,可能涉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、侮辱罪、诽谤罪,甚至寻衅滋事罪。虽然谢广军的女儿因未达刑事责任年龄不会被追责,但仍需承担侵权责任。
$ p' B+ T8 z" L
, k8 M' Q. t2 F5 l8 F如何应对“开盒”?受害者维权仍然困难
( B- G# o/ i! d3 v* C面对网络“开盒”,许多受害者都无能为力。小苏(化名)回忆,自己曾因喜欢动漫角色而与粉丝发生争执,随后对方在社交平台上建立了专门的“开盒”群,恶意搜集她的个人信息,甚至P图造谣,呼吁粉丝辱骂她。她尝试投诉,但由于维权成本高、处理周期长,最后只能选择关闭社交媒体,等待舆论自行平息。
2 Y' W0 ]2 ]# h9 F, K2 ~, K% V# w/ t$ @0 T& F3 I
对此,律师建议,社交平台应该强化监管,利用AI技术识别、拦截敏感信息,建立“反网暴”功能,让用户能够一键屏蔽恶意评论。对于多次违规者,应列入“网暴黑名单”,限制其注册新账号。此外,法律层面也需要进一步完善,比如推动“人肉开盒”入刑,细化法律标准,并加强跨境信息犯罪的打击力度。% _7 H4 G+ O3 m$ B- U6 K
. ^ m$ A: r5 v M" r L
“开盒”不仅仅是个别人的冲动行为,而是涉及整个信息安全的大问题。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,如何遏制信息泄露和网络暴力,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。
; e' b `! `$ {0 k& y- P4 D: W' G9 l% X; i( Y
" e& ^/ D1 V8 d; B: q4 `0 B
|
|